海结虫

Leocrates chinensis   Kinberg
   

  17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浙江乐清(潮间带泥砂滩),香港(潮下带),广西白龙尾(潮间带岩石下),海南临昌、沙栳、曲口、牙龙湾(死珊瑚内),西沙群岛,南海(水深23—90 m、砂质泥)。
形态特征 体长15—40 mm,体宽(含疣足)4—6 mm,具16个刚节。
酒精固定的标本,浅黄色。
体短圆柱状,后端圆锥形。口前叶近四边形,宽大于长。2对眼倒梯形排列,椭圆形的前对稍大于圆形的后对。1对2节(环轮)的触角,位于口前叶腹面前缘,基节粗于端节。3个触手,中央触手位于口前叶后缘中间,2个侧触手位于口前叶前缘。8对触须细长,具短的环轮(图227 A)。
翻吻圆柱状,前端背腹面各具1个小的锥状颚齿,背面基部还具1个小三角形面结瘤(面颊乳突),两侧各具1个球状乳突(图227 A)。
前4对疣足亚双叶型(背叶仅具足刺、无刚毛),背须细长具短的环轮。从第5体节开始疣足为双叶型,背腹刚叶均具足刺,背刚叶短柱状、中间稍凹,腹刚叶圆柱状、前腹刚叶稍短于后腹刚叶,背须长须状具环轮,腹须细指状无环轮(图227 B)。
背刚叶具双侧和单侧有锯齿的简单型刚毛(图227 C)。腹刚叶具复型镰状双齿刚毛,端片细长,端片刺在第2端齿下方(图227 D)。
尾部具3对短环轮的须状肛须(两侧各1对、中间1对)(图227 A)。

国外分布

日本(本州中部和南部),南太平洋,澳大利亚,新西兰,夏威夷,所罗门群岛,地中海。